一、前言

安东尼奥·孔蒂,1969年7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莱切(Lecce)市,前意大利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场。球员时期,孔蒂是一名作风顽强的、思路清晰的中场球员。其主要荣誉均来自于效力于尤文图斯时期,作为球队的绝对主力,拿到过欧洲冠军杯、意甲冠军等荣誉。

退役后开始担任足球教练,曾执教锡耶纳、巴里、尤文图斯、切尔西、意大利国家队,获得过英超冠军和意甲冠军。2019年,因为斯帕莱蒂带队在联赛中无法取得突破,苏宁通过马洛塔的游说,请来了孔蒂执教国际米兰。丰富的执教经历和低级别联赛的历练,成就了孔蒂,为孔蒂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孔蒂的执教生涯从低级联赛起步,可谓经历过诸多磨炼。在意乙执教巴里保级成功后,第二个赛季获得意乙冠军成功升级,随后获得球员时期的老东家尤文的注意。在2011年开始出任尤文的主教练,带领在困境中的尤文成功崛起(尤文连续两个赛季联赛仅排名第7),执教的第一个赛季就重新夺回了意甲冠军。随后带领平民意大利在欧洲杯表现出色,欧洲杯结束后开始执教切尔西,以一套3-4-3体系横扫英超。

孔蒂来之前尤文仅列第7

二、孔蒂的战术选择

众所周知,孔蒂是知名的三后卫爱好者,但并不是一位固执的教练。除了自己熟悉的3-4-3、3-5-2阵型,孔蒂在执教生涯还根据局势采用过3-3-4、4-2-4、4-3-3、4-1-4-1等阵型。在带领意大利国家队征战2016年欧洲杯期间,孔蒂因材施教,采用3-5-2阵型,用一批平民球员接连战胜比利时、西班牙等强队。由于孔蒂指挥富有激情、善于调动士气、脾气十分火爆,同时在执教不久就开始收获成功,人们把他称为“意大利的穆尼里奥”。

孔蒂的球队在防守时讲究跑动和拼抢,就连前锋都要积极参与防守,这样的打法可以弥补天赋上的不足,因此孔蒂的意大利接连上演以弱胜强的好戏。孔蒂的球队在进攻中后场以出球中卫为发起点,前场以两翼作为发起点,双前锋位置搭配一高一快,以高大的球员(如佩莱)作为支点争抢第一落点,为其他参与进攻的球员做球,以有盘带突击能力的球员(如埃德尔)作为二前锋,在支点的掩护下寻求进攻机会。在意大利2:0战胜当时欧洲排名第一的比利时的战斗中,球员很好地贯彻了孔蒂的战术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场经典的胜利。

三、复盘:意大利2:0比利时,草根的逆袭,团队的胜利

经典3-5-2阵型

孔蒂在本场比赛中仍然排出3-5-2的常用阵型。在孔蒂的这套战术中,在后腰位置的德罗西无疑是核心,同时兼顾着拦截、补位、出球的责任。丰富的经验,曾踢过多个位置、良好的比赛阅读能力都确保着德罗西可以胜任3-5-2体系中的后腰。

区域防守

开场仅2分钟,意大利人的防守细节就展露无疑。圈内的意大利中前场退守球员负责人盯人距禁区较远的比利时球员,而对于方框内距离球和球门更近的比利时球员,意大利采用2对1协防的方式。由于本次进攻在意大利的左路发生,为保持整个阵型的合理间隔,意大利的整个防线向左倾斜,巴尔扎利来到中路的位置时刻准备帮助两边的博努奇和坎德雷瓦协防。这种全队参与防守、空间压迫、整体阵型紧凑、协同逼抢、锋线和后卫线距离非常近的防守方式,也或多或少地参考了意大利名帅萨基当年的区域防守战术理念。

阵型整体移动

我们再来看一下孔蒂的意大利在防守中的落位。本次进攻发生在意大利的左路,比利时人准备掷界外球。原本在右边路位置的翼卫坎德雷瓦迅速往本方半场肋部位置倾斜,与左路准备进行防守拦截的队友保持一个大约35-40米左右的紧凑距离。而横向的三条线相互之间,也保持相同的站位距离,力求全面压缩对手的推进和传球空间,随时可以在局部区域内形成人数优势。整体移动,使球队的防线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距离,可以说是孔蒂的防守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2对1

3对1

2对1

纳因格兰远射

比赛第一次有威胁的进攻来自于纳因格兰的远射,这次进攻由维特塞尔在右路发起。我们可以看到,在本次进攻配合中,虽然比利时球员成功的抢到了第一点和第二点,同时先后有4名比比利时球员接球。但是每次接球身边都会有2-3名意大利球员进行协防和封堵,孔蒂采用局部人数的优势在防守中增加压迫感,防守的层次感突出。比利时球员无法让皮球更接近球门,只好选择远射。

卢卡库快速反击

卢卡库射门差之毫厘

这是比利时本场比赛最有威胁的一次进攻,也暴露了3后卫体系最致命的缺点——肋部防守空档。因孔蒂强调全场范围内的压迫式防守,在中前场通过两翼卫的灵活上下建立起局部人数优势。但是在由攻转守的过程中,一旦没有将球断下,让对手顺利传导就会非常威胁。此时上前助攻的坎德雷瓦未及时回撤,博努奇上抢德布劳内失败,在中后卫和右边肋部位置留下了巨大的空档,最后反而是锋线上的埃德尔拼命回追干扰射门。(埃德尔能成为孔蒂手下铁打的主力,也在于其不知疲倦的奔跑)

达米安左路内切持球推进

佩莱由中转左接应

之前提到孔蒂的战术中双翼卫和出球中卫是进攻的发起点。本场比赛中,意大利的第一次有威胁的进攻,正是由左边翼卫达米安发起。达米安在左路带球选择内切,佩莱和达米安做交叉跑位,达米安把球带到中路后斜传给佩莱,形成了一次射门。进攻套路非常简单,跑动积极的翼卫的位置在孔蒂的战术中,攻防两端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博努奇长传

贾凯里尼反越位破门

第一粒进球前的中后场传导

在上半场快要结束时,意大利取得了第一个进球,以1:0领先。这次进攻的发起者正是孔蒂战术中又一个重要的进攻发起点——出球中卫。出球中卫在三中卫体系中站在中路的位置,防守时上抢频繁,上抢成功就地发起长传进攻。本次进攻中,博努奇在中后场球员间的传递中突然发起一脚长传,准确地找到了正在进行反越位的贾凯里尼。中前卫(或称为边前腰)贾凯里尼反越位成功,得球直面门将,将球打进球门。凶狠的上抢、出色的脚法,是巅峰时期博努奇给人的印象。在尤文图斯效力时,博努奇的后场长传发起进攻也是一大杀手锏,比利时球员在本次防守中显然准备不够充分。

意大利发界外球

佩莱抢下第一点

坎德雷瓦远射

这次进攻,完美地展现了孔蒂梦想中双前锋的分工。当意大利准备发界外球时,佩莱向禁区外准备抢第一点,埃德尔利用速度向禁区内跑动做交叉换位,并将禁区弧顶防守的纳因格兰带离位置。此时,佩莱争到第一落点将球做给坎德雷瓦,经常射出世界波的坎德雷瓦得球后远射,球被库尔图瓦艰难的封堵出底线。可以看到,在坎德雷瓦射门的同时,埃德尔已经从右边路插入对方的禁区点球点附近。本次进攻利用了“支点+二前锋”的完美跑位和接应配合,通过“支点”争顶做球、“二前锋”跑位接应,为其他队友创造出了射门良机。

因莫比莱传肋部空档

坎德雷瓦传后点空位

因莫比莱+坎德雷瓦+佩莱连线

意大利的第二个进球出现在补时阶段,此时比利时为扳平比分已经全军压上,意大利进入了自己最擅长的防守反击模式。下半场替补出场的因莫比莱体力充沛,在反击中持球推进,将球从左路转移到处在右路肋部空挡的坎德雷瓦。最后通过3-5-2体系中常见的,翼卫发起进攻+支点终结进攻的简单模式,将比分改写为2:0。

回顾本场比赛,意大利人在进攻中利用跑动来弥补进攻天赋上的不足,利用娴熟的小范围配合和跑位来撕开比利时的防守。我们可以看到赛后数据统计,虽然在传球次数和控球率上落于下风,意大利却制造了更多威胁射门(6次射正)。此外,意大利人在防守中还用高效的拦截将比利时的进攻成功拦截在威胁区域外(全场有17次成功拦截),意大利人还通过众志成城的防守多次精确地封堵了比利时的射门(全场有9次成功封堵)。除意大利人本身的防守天赋外,前锋积极参与防守、阵型保持整体移动,这些都是3后卫体系能够成功的关键词。

埃德尔积极回防

意大利全场17次成功拦截

意大利全场9次成功封堵射门(黄色)

四、写在最后

孔蒂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教练,在多支球队(包括俱乐部和国家队)都证明过自己,而其乐于斗争的性格也使他选择来执教重建期的国米。近20年来,在国米进行3后卫体系实验的教练从来没有成功过(包括扎切罗尼、加斯佩里尼、马扎里)。然而与这些教练在进攻端大开大合的踢法相似,但又在防守中与这些人截然不同的是,孔蒂是最重视防守的一个,他在防守体系中汲取了传统意大利4-4-2阵型的优势理念,用以弥补他3-5-2阵型的短板。孔蒂的球队不一定需要巨星,但在关键位置一定需要适合他战术的棋子,当他在翼卫位置得到mr.right后,我想他在国米也能取得成功。